第二天一早,大伙领农具的时候,林慧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头和脱粒机还回仓房,转而又把一个耧车收进了空间,既然空间里的地现在空出来了,那就种上豆子,说什么都不能浪费了这宝贵的土地。
晚上,林慧又一个人推着耧车忙活了半夜,把那些黄豆给种进地里。
如果按空间里种玉米的经验来算,植物在空间里生长周期是外界五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一块地的黄豆大约一个月就能收获了。
其实林慧更想种小麦,毕竟有了小麦就意味着能吃上白面了,想起曾经吃过的宣腾腾的白面馒头林慧就直咽口水。
但是很可惜,她手里没有麦种,等有机会了一定要搞到一些小麦种到空间里。
林慧现在主要为玉米粒怎么磨成玉米面粉愁,生产队磨坊里的两台石磨平时忙得很,社员想要用的话都要提前早早的排队才能轮得上,白天一直有人在用。
除非是晚上,村里没电,社员是不舍得点着油灯磨面的。
中午下工回知青点的时候,林慧照例去了知青点的菜地看了一眼,最近菜地在林慧的照料下已经有了不少起色,吃上自己种的菜指日可待。
林慧过去的时候现有几棵茄子好像生了虫,不少叶子都被啃出了大大小小的虫眼,她心里忽然就想到了个主意。
吃过晚饭,林慧借口去李四婶家请教怎么治茄子上的小虫而出了门。
趁人不注意走到磨坊门口,进去迅收了一口石磨到空间里就赶紧闪身出来,然后若无其事的往李四婶家走去。
李四婶知道了她的来意,还真给出了有用的办法,用辣椒水可以治虫,还详细的说了辣椒水的做法,后来干脆去厨房抓了一把辣椒塞在了林慧手里,林慧推辞不过,只好捧着回去了。
等林慧出了门,李四叔不解的问道:“你咋对新来的林知青这么热心?”
“这个林知青跟其他知青不一样,是个过日子的人呐,她刚来的时候也是啥都不会,你看看这些日子下来地里的活不都干的有模有样啦,那知青点的菜地都荒了多久了,那几个人宁愿天天啃红薯也不好好收拾出来,林知青才来没多久就给照料的有了个菜地的样子,肯干的人,到哪日子都过不坏,你等着瞧吧,这林知青将来一准是个有出息的,也就是现在不兴考大学了,不然林知青肯定是个大学生的料!”
李四叔叹了一口气:“要是咱队里的知青都像林知青这样就好咯!”
李四婶白了他一眼:“一样米养百样人,咱村里有不少勤谨人,可也有懒汉,咋可能个个都能干哩!”
林慧回去把辣椒用水泡上,准备明天就给茄子洒上辣椒水。
夜里,林慧在空间里推着石磨忙活了大半夜,也就磨出了两袋子玉米面。
其实说是玉米面也不准确,因为磨的没有现代的玉米面那么细,更像是细化的玉米糁,但是眼下条件有限,也只能这样了。
当下林慧就忍不住在空间的厨房里做了一锅玉米面窝头,吃着这来之不易的窝头,林慧忽然热泪盈眶。
来到这个时空这么久,林慧一直秉承“顺时而动,应势而为”的想法。
既然自己已经替代原身来到这个时代生活,那就应该顺应时势,融入其中,所以,来到了农村就努力学习农活,每天上工认真勤恳,把这些都当做了对自己的磨练!
但是,自己毕竟是个在原本时空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现代人,这个时代所有的一切对原本的自己而言不过是史书上的一段话,可亲历其中才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生活的艰辛远不止书上几句话所说那么简单。
就像林慧自己,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为了几个玉米面窝头而流泪。
这一晚,林慧想了很多,一直没睡意,直到听到了鸡叫才悄悄起身去磨坊把石磨还回去。
中午下工的时候李四叔拿来了几封信,是张默然、吴彩玉和林慧三个人的。
几人欣喜不已,回了房间就赶紧看信。
林慧看到信封上的字就知道是出自林芳之手,不过里面的信却是以自己妈李云的口气所写。
信上说家里没啥大事,交代自己在农村好好干活,支援农村建设,末了说家里还有不少欠款未还,等日子宽裕了再给自己寄钱寄票云云。
看到信末尾说的钱和票,林慧心里一动:自己手里的玉米面需要出手一部分,换成钱和需要的票,现在有借口了。
下午下工的时候林慧就去跟队长请假,说明天要去隔壁亳市一趟,至于原因则是家里来的信上说有个亲戚在亳市,让自己过去看看,有可能要在那里住两天。
也是由于林慧平时上工态度好,干活实在,所以李四叔痛快的批了假,找老支书开了介绍信。
吴彩玉知道林慧要去亳市很是羡慕,给了林慧几张票和钱让林慧给捎了一堆东西,其他知青不像吴彩玉这么豪气,每人也多少让捎带了一两样。
为了让自己“探亲”更顺利,林慧又故技重施的把石磨弄到空间里忙活了大半夜,收获了四袋玉米面。第二天林慧起的比往常上工还要早,先去把石磨放回原位,然后就踏上了去亳市的路途。
亳市是隶属隔壁徽省的一座小城市,和苦县紧邻,两地的人不管是语言还是饮食都基本无区别。
之所以林慧之所以选择去亳市而不是去苦县县城,一是因为距离近,从韩洼村去亳市和去苦县县城的距离基本一样,还有就是亳市毕竟是个市,比苦县市场更大,自己手里的玉米面更容易脱手。
到了亳市,林慧多方打听,得知亳市主要的厂子有酒厂、化肥厂和棉纺厂以及中药厂。
也是巧了,这几个厂子都在城北,相距不远。
林慧先去的是亳市酒厂。
亳市酒厂是亳市最大的企业,生产的“古井酒”是国家八大名酒之一,和五粮液、西凤、泸州老窖齐名,有着“酒中牡丹”之称。
酒厂成立几十年来,一直很受国家重视,拨款拨物,即使是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那三年,许多人因缺粮而饿死,酒厂也没有停产,灾害过了之后更是稳步展。
前两年国家还拨款1oo多万元,对酒厂进行大规模扩建,扩建后厂子产能大大提升,但即便工人再如何加班加点,生产的“古井酒”仍然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