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11月,孙心家小区里的枫叶红了,微风吹拂下,飒飒作响。
老孙家,客厅里腾出一部分空间放了如意的围栏,随处可见的玩具和婴儿用品。孙坚给如意冲奶粉,李慧兰则抱着如意坐在围栏里,跟亲家通视频,小如意通过视频冲爷爷奶奶招手问好,展示自己的新玩具。
离绿豆糕的上市已经过了两个多月,如意也都满两周岁了,小模样长开,跟孙心小时候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孙想觉得她长大了肯定也是个大美女。吴母前段时间也回了老家,李慧兰和孙坚终于如愿以偿,成了带娃的主力军。
那场直播让“心想食成”也步入了正轨。孙心现在更忙了,整日不见人影。为了达到千万级投资的标准,她扩展了线上小卖部,推出一系列“联名款”厨房用品,干劲特足,就连如意生日都不给自己放个假。
有姐姐在前面顶着,孙想便可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她的拳打的越来越好,而一周更新一篇菜谱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孙想心里还是觉得有些怪怪的,虽然她自由倒是自由了,但总觉得“心想食成”似乎离她越来越远……
毗邻南锣鼓巷的胡同里,小姑奶奶的茶生意还算兴隆,不少年轻男女进出。
店门口挂出的招牌上醒目的写着“秋季限定回归”,山楂木薯,配以新推出的各色软欧包。
孙想和于涛坐了一桌,于涛面前放着山楂木薯奶茶,孙想则尝试了杯新品。于涛喝了一口,一边品味着,一边环顾四周道:
“嗯……还是之前的味道。潘虹姐这小店经营的不错啊。”
孙想“咕噜咕噜”吮吸了一大口奶茶,静静的刷着手机不说话。于涛看她情绪不高,主动把自己面前的奶茶往孙想面前一推。
“尝尝我这个?”
孙想凑过去喝了一口,颇为治愈的轻叹了一声:“还是我的木薯山楂最好喝。”
于涛笑着逗她:“看到潘红姐,才想起来你以前还在市干过。”
孙想也笑道:“你之前还直男癌晚期呢。”
“年少轻狂嘛,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四五年前了吧,心想食成都4年多了。”孙想说到这,不由得长出了口气。
“怎么了?”
孙想闻言,把手机亮给他看,正是“心想食成”公众号的后台留言。
于涛顺着手机读了出来:“有史以来用过最好用的削皮器没有之一,支持小想的联名定制……小卖部什么时候安排刀筷消毒机,买厨具只信任小想。”
于涛又快往下滑了几下,扫了几眼评论,有些不解地看向孙想:“这不反响挺好的吗,都是好评。”
“我也没说不好啊。”
于涛困惑道:“那你在烦什么?”
“那么多留言,找半天才有一个两个跟我讨论菜谱的。”孙想撇了撇嘴。
于涛一下子明白了孙想的失落,正琢磨怎么开口安慰,潘虹端着一盘切好的不同口味的软欧包过来。
“尝尝,咱家新推出的欧包,四种口味,蛋黄肉松,这个是芋泥的,麻辣牛肉,还有一个,火龙果麻薯的。”潘虹放下盘子,看向孙想,“你可是专业的,帮潘虹姐鉴定鉴定。”
孙想拿起一块蛋黄肉松的吃了一口。
潘虹着急询问结果道:“怎么样?”
“还挺好吃的,怎么想起要做这个了?”
潘虹在两人旁边的位子坐下,望向孙想:“我看人家网红店都这么弄,不推出新产品,就吸引不来人。”
孙想点点头。
潘虹看看孙想,又看看于涛,笑着道:“你们俩,这是什么时候又好上了?”
孙想看着潘虹,又看于涛,也笑了:“也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