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文武大臣听了梁王的说辞,也是议论纷纷,李太尉说道:“梁王说的,不过是自己的猜测,这又怎能作为指控百里将军的理由,所有,本官以为,百里将军是不可能背叛大汉的,臣请陛下圣裁!”
所有大臣都出班附议,汉成帝见到此景,心中竟有了很多的忧虑,心想:这百里慕名一个在外镇守边疆多年的将领,竟有如此多的朝中文武大臣为他求情,倘若有一天,他真的有异心,自己如何掌控?想想也是有一些的害怕,看来得好好处理才好。
梁王见大臣们如此,便偷偷瞥了皇帝一眼,从天子的神情来看,梁王知道了皇帝的担忧,他见皇帝心有动摇,这可是除掉百里慕名的良机,梁王大声说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都想替一个叛臣求情不成?”
众大臣理也不理他,只跪在地上等皇上的答话。
汉成帝本来是要放过百里慕名的,见此景后,觉得这帮大臣已然结为一党,这可不是好事,他心中反而想让梁王赢,故没有阻止梁王的急问。梁王早明白汉成帝的想法,也不客气了,狠狠地数落了满朝的文武,说道:“如今此案是铁证如山,你们再求情也没用。陛下,请圣裁!”
汉成帝终于说话了,道:“诸位爱卿,且先站起来。”又对百里慕名道:“百里将军,你还有何话说?”
百里慕名道:“启禀陛下,臣忠君为国,不敢有一丝不二之心,梁王此信,定是有人伪造,意在谋害微臣,还请陛下查明此事。”
梁王道:“信乃匈奴特有之羊皮,而这墨汁,亦是匈奴王庭所特有,谁能伪造?百里慕名,休再狡辩,本王如今人证物证俱全,岂能容你抵赖。陛下,百里慕名久沐皇恩,却不思报国,如此不二之臣,当以大汉律令,判他满门抄斩之罪,陛下,请圣裁。”
汉成帝道:“这……百里将军忠君爱国,朕想他定不会做出此事的,梁王可再仔细追查,勿要让忠臣蒙冤。”
梁王道:“陛下,如今证据在此,还有什么追查的,当重判才是。”
百里慕名见梁王步步紧逼,他也是有些怒火了,他站立起来,指着梁王道:“好你个刘承祖,别人不知你,本将军可是明白得很,勾结匈奴的,不是本将,而是你梁王!你身为皇室,却要勾结匈奴,背叛祖宗,出卖朝廷,如今还有何资格审问本将。陛下,勾结匈奴的,就是梁王,皇上明察!”
汉成帝道:“大胆百里慕名,你可知污蔑皇亲可是大罪,朝堂之上怎由你胡乱攀诬。”
见皇帝怒,百里慕名慌忙说道:“臣不敢,臣追查梁王多年,确实现梁王与匈奴之间交往神秘,他确实与匈奴有勾结。”
梁王道:“证据呢?证据在哪?百里慕名,如今本王查到了你,你以为诬陷本王就能脱罪的吗?陛下明察秋毫,怎能上你的当。”
汉成帝道:“休要争吵,大汉律法如山,凡事皆要讲究证据,岂是尔等空口就能定人于罪的。此案今日先审到此,百里将军暂且还押大牢,明日朕自有计较,退朝!”
众大臣见皇上不想再审理案件,知道再多说也无用,只有跪地恭送天子离开。
汉成帝下朝后,便领着单正径直朝王太后的住处走去。
太后王政君可是大汉的顶梁柱,汉成帝若有不决的事,定要和太后商量了再有决策。汉成帝先拜见太后,一番寒暄后,便将早朝的事详细说出了。
王太后听了,也有些惊讶,说道:“要说百里慕名勾结匈奴,本宫是不会相信的,他的为人本宫可是很清楚。皇帝也认为他有异心?”
成帝道:“不不,百里将军一向忠心,怎会谋逆,那梁王的书信必是其伪造的。”
王太后道:“看来皇儿也是心里跟明镜似的,只是,皇儿要怎样处理此事?”
成帝道:“这百里慕名怎说也是王家的女婿,也算是皇家人了,朕本有意放过百里慕名的,只是,今日朝堂上,有一件事让朕心惊胆战呀。”
王太后道:“不消说,定是众文武大臣都为他求情吧。”
成帝道:“太后何以知晓?确实如此,满朝上自丞相,下到各部郎官,都在为百里慕名求情,倘若他……朕可是不敢想呀。”
王太后很凝重地说道:“这确实是一大问题呀,百官如此齐心,届时皇帝是难以把控朝廷的,皇帝,本宫倒是有一个主意,或许能起到敲山震虎的功效,只是要苦了百里慕名了。”
成帝道:“哦?那请太后明言吧。”
王太后道:“你我皆知,百里慕名是清官,然为了镇住这帮大臣,只有牺牲他了,本宫听闻南方有边患,皇帝不如将其流放至南方边远之地,让他好好治理南方蛮地吧。”
成帝听了太后的话,也是点头认可,说道:“果然是好主意,如此,一来可达到震慑朝臣的目的,二来还可安定南蛮之地,可谓是一举两得了。”
王太后笑道:“皇帝既然有主意了,本宫也就不用再去劳心了。”
成帝告别太后,和单正向未央宫走去了。
到书案前,他命人取来了纸笔,亲自写了一道圣旨,完毕后,交到单正的手上,说道:“你要小心看管,明日早朝,你就宣读吧!”
单正领命,他接过圣旨,小心收了起来。
第二日,又到了早朝的时候了,众文武大臣也都排好队伍,有序地进入大殿了。汉成帝早就高坐于宝座上,文武大臣叩拜之后,汉成帝即命御林军前去大牢,将百里慕名带来。
百里慕名道了大殿,成帝没有让众大臣们说话,只命单正宣读圣旨,书曰:“大汉皇帝诏书,今有镇北将军百里慕名,深受隆恩而不思回报,竟与匈奴逆臣阿布密谋,夺取江山,本该处死,念其多年来忠君之分,法外开恩,特解除百里慕名一切职务,全家流放岭南,流刑三千里,主者实行,永世不得回京,钦此!”
百里慕名听这判决,自己怎能服这无妄之灾?然天子亲自下旨,也不用处以极刑,也算是好的结果,百里慕名多有不服,然又无证据指控梁王,只有含泪接旨,他想着,远离这是非之地,或许也是好事,于是默认了。
李太尉多有不服,想出班替百里慕名申辩,百里慕名见到,示意他退回去,李太尉虽不解,但也不再上来。百里慕名又被押回了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