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右边,海域上有一排排的网格,那叫鱼排,上边屋子是住人的。
那地方你们别去招惹,那是香江老板过来搞养殖的,他们有大船也有十多米的铁皮船,大船这边没法停,铁皮船晚点回来……”
罗老哥确实够道义,该交代交代完,就上岸跟着家人回家了。
人家不图一顿大餐,是个见好就收的主,拎着几斤鱼货乐滋滋和家人分享。
童瑶是用背带背的儿子,手是空着的,见大娘们边说边抬筐。
她二话不说,撸起袖子直接帮忙。
一个人背着娃,就能抬起一筐五十斤重的鱼货。
阿娇和阿艳也去搭把手,两人合力抬的、
艾玛,这大娘们对童瑶刮目相看的同时,又忍不住对三姐妹心生好感。
大娘们追上去,连连说不用。
不用二字还没说全乎,童瑶都到地儿了。
“没事,阿婶,我力气大,搭把手的事。”
阿娇和阿艳跟着摆手,说小事。
三人是入乡随俗,当地渔民称呼人就是:阿婆阿公、阿叔阿婶,前头带个阿字。
和童瑶娘家那边有些像,童瑶喊起来也顺口。
大娘们乐得合不拢嘴,知道她们是来卖鱼,就透露道:
“好好好,阿婶这就是最后一筐了,不着急回去,咱唠会。
你们着急卖鱼是吧,别去前头那家、你看,这家门口是不是站着个胖娘们,这家不行。
一家人都是不好说话的主,称货搞鬼的,鱼货帮你抬啊,可人摔摔打打。
底部的鱼货这么一整,就给整稀巴烂。
完事后,要么让你降价卖,要么就要你给她家。
以前我家也抹不开面,被坑了几回,就不在她家卖了。”
阿娇和阿艳安耐住性子,不出声,跟着大娘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童瑶一眯眼就看清楚人了,三十来岁,穿着明显不同,布料是时下流行的。
脖子上带了珍珠项链,手腕上带着银手镯。
叉着腰幺五幺二的和两个老渔民叭叭,气势足足的,看起来就不好相处。
大娘们又重点说了几句这家收购点怎么怎么不好,能不去就不去。
童瑶三人听话的点头,大娘们只觉得自己得到了信任。
这外来的年轻媳妇脾性真好啊,比自家儿媳妇还好。
一位大娘先打头,兴致勃勃继续:
“还有那家,那男人四十来岁,瘦瘦小小,你看他那面相,滑头吧。
他家老娘趁着鱼货多,人又忙,偷摸顺鱼虾回家,几两半斤的顺,好多渔民都不好意思说那老阿婆。”
童瑶不可思议:
“咋有这样的人咧,那还有人卖鱼货给他们啊?”
大娘无奈道:
“有啊,怎么没有,这两家不是本地人,是两个香江老板的亲戚。
你看那边的小木屋,海面上的网格是养海鱼海虾啥的。
两家收鱼是小头,大头是帮养殖呢。
咱村里好多人在传,养海鱼海虾能赚大钱,都想跟着学点,这不,想要拉近关系吗。”
大娘这么说的话,童瑶倒是能理解了。
不过她没表啥意见,因为大娘话还在继续:
“最后这两家还不错,是咱蛋家人开的,人实诚,鱼价有一说一。”
“妈咪,下下。”
“娘,窝也下。”
“下来下来,娘。”
三个小家伙不耐听了,嚷嚷要下来。
童瑶她们只好把孩子放下来,叮嘱别乱跑,就在边上玩。
三个小不点乖乖点头,手牵手站在原地,好奇的看几个大娘的孙子孙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