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围宴上,受辱的国子监儒生几乎是趴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了一遍刚刚在殿外如何挨打受屈的经过,近门处的白衣公子竟然安安稳稳地坐在原位,静待下文,永庆帝的脸上更是看不出任何表情,他只是简单地扫了一眼下方,平静问道:“朕没想到这场宫围还有这样的插曲,诸位都在场吧……那好,朕想听你们说一说孰是孰非。”
四周一片寂静,众人纷纷低头,生怕触到皇帝陛下的眼神,这种自上而下踢过来的皮球,最是难接。
“是不敢说,还是不愿意说?”永庆帝望向一侧持刀而立的冷艳女子,问道:“我看,还是你这位司大人句话吧。”
颜如玉缓缓跪下,望了一眼不远处的白衣,略做思考后,然后清冷开口:“臣愚见,赵知敬以下犯上,该打!”
宝华殿忍不住地一片哗然,颇有自知之明的白衣公子都不免有些微微错愕,而匍匐在地的国子监儒生,此时只觉得天地眩晕,背脊处顿时冷汗如雨!
永庆帝拢了拢大明袍,并没有继续追问,更没有去看还趴在地上国子监儒生,而是转向身边的老貂寺,展颜道:“到底都是些孩子,朕在这里,总归他们放不开……这家常琐事也唠了,剩下的时间就还给他们吧。”
心有灵犀的老貂寺赶忙挥了一下拂尘,尖着嗓子高宣了一声:起驾!
宫围算是开始,还是结束?
接下来就是一些宫女太监捧上来的膳食御品,李浪浅尝辄止,觉得索然无味,自始至终都没有人去管那名趴在地上的国子监儒生,皇帝走得时候似乎忘了赦赐平身,所以,众人眼里,赵知敬就像一条死狗一样,彻底完了。
李浪是第一个离开的,出了朱门大殿,回头望了一眼金色屋檐,不禁想多少年后,今天赴宴的会有几人位列朝班,金樽论天下呢。
西华门外,来时的马车还停在老地方,车厢里的酒窝少女见了面,盈盈一笑,打趣道:“小女等候公子多时。”
被摆了一道的李浪横眉冷对,没有说话,马车沿着朱红色的高墙行至拐角处,探头张望的李浪眉头蓦然蹙紧,马路边停着一辆豪华马车,双马并驱,丝毫不亚于将军府的这辆,两辆马车交错而过,少女暼了一眼,漾出酒窝,小声道:“靖王府的马车,宫围宴上你应该见过他了吧。”
李浪没有接茬,只是怔怔出神,他在意的不是马车,而是马车边站着的两个人,青年书生模样,背负着长匣,身边的少女黛眉如画,一副小鸟依人的模样……正是那一日在落城观潮居上,初见如画中人的女子,时至今日,落城的浪荡公子依然忘不了少女御剑出南坪,红颜一怒为书生的景象。
“她很美嘛?”酒窝少女凑过脑袋,讥笑道。
被搅了思绪的李浪满脸尴尬,猛然间想起了一件事,于是掀开车帘一角,低声提醒道:“看那名书生的右手。”
简书斋最年轻的小师叔举目望去……
永历二十三年秋,馨竹楼大弟子蓝采臣携师妹安妙然入京。
马车继续缓缓而行,一路上少了些打趣,多了份凝重,破败巷口的拱桥上,薛青城看到马车远远地迎了过去,李浪弯下腰出了车厢,忙不迭问道:“是不是有什么新的进展?”
薛青城翘起大拇指,望着自家妹妹坏笑道:“还是你有眼光,我这妹夫,运筹帷幄,决事如神。”
薛青泥红着脸,嘟嘴道:“有屁快放。”
薛青城爽朗一笑,揽过李浪肩头凑近道:“下面的人今晨回禀,寅时左右有一辆马车从京都北门出了城。”
李浪站定,眯着眼笑道:“看来有人心虚了。”
薛青城一手挠了挠头皮,一手拍着李浪的肩膀并排而行,窃窃私语,落在后面的酒窝少女看在眼里,眼眶有些微微湿润。
…………………………
深宫养心殿,帷幔后的永庆帝还是那件素静的大明袍,只不过手里多了一根精致的玉杵,下方的靖王看着帷幔后若隐若现的身影,一时间不知所措。
永庆敲响了玉杵,叹息道:“你入京已经有几日,朕都不曾宣召,你有没有怪朕?”
靖王诚恳道:“父皇垂拱于天,需要泽润的是大周万万子民,儿臣不敢有私心。”
“朕是皇帝不假,但也是一个父亲。”永庆帝感慨道,“不过,朕也想看看你领蕃六年后回京,朝堂上的那些老家伙们是个什么态度。”
靖王低头沉默不语,认真体会这句话的个中意味。
玉杵掀开一截帷幔,永庆帝露出半张凝重面庞:“你终究是朕的骨肉,大周的国事就是朕的家事,有一些事情,朕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靖王满脸惶恐,跪倒在地:“父皇一言,便是天命,儿臣愚钝,但愿谨听您的教诲。”
永庆帝收回了玉杵,帷幔轻轻晃荡,皇帝闭起双眼道:“当年,朕蒙先帝的厚爱,即帝位,一转眼理政已经二十三年了,这些年,这座深宫虽说谈不上枝繁叶茂,但好在有你们几个延绵子嗣,所以……朕总得要考虑大周的未来。”
永庆帝轻轻叹了一口气,靖王只觉得心跳如擂鼓,拢在袖子里的双手忍不住地颤抖,只听见永庆帝继续说道:“从你们几个各自封王领蕃后,这些年,朕的耳根就没有一刻清净过,朝班有不同的意见……内阁那帮人的意思是立裕王为储,而兵部为的武将也不省心,几次谏言,朕听出来是站在沂王这一边的,偏偏朕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所以,这次宣你入京,想听听你的看法……”
靖王趴在地上,额头贴着砖面,不断地渗出汗水,一片迷惘中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的宝华殿外,一身白衣的江南公子对自己道的一声喜,和随后在白玉栏杆上勾出的四个字……
永庆帝重新敲起了玉杵,靖王压住如潮水般汹涌的心绪,尽量小心翼翼地措辞道:“父皇,这些都是奉天承运的大事,儿臣已经领蕃在外,实在不敢妄言。”
永庆帝倾了倾身子:“这里只有父与子,朕恕你无罪,但说无妨。”
靖王压住心中躁动,响亮地磕了一个头,道:“儿臣以为,内阁和兵部妄议储君,都该罚。”
帷幔后的永庆帝没有接话,靖王硬着头皮继续道:“内阁顾虑东宫,无非想让屁股下的椅子能坐的更稳一点,更久一点,至于兵部……儿臣想或许是因为我大周自从建制以来,还没有武将入阁的先例,但若是这次议储能够功成,总归要破一回例的。”
永庆帝微微叹息道:“文士匹夫又不是圣贤人,只要是为大周办事,有一点私心无可厚非。”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靖王伏地道,“可是父皇正值壮年,东宫未立,内阁和兵部已经暗斗,如果东宫一旦确立,角户分门趋利结党,怕有损父皇辛苦创立的大周盛世基业。”
玉杵敲击出的金玉声这一刻终于停了下来,永庆帝闭目道:“难道你不怕朕认为你有私心?”
靖王汗流浃背,缓缓沉吟:“儿臣已经领蕃,京都的府院草木幽深,家眷尚在南岭,身位皇嗣,父皇的君恩就是对儿臣的福佑……所以,儿臣有私心,只希望父皇万寿无疆,大周举世昌隆。”
帷幔后,永庆帝出一声轻轻的叹息……一直垂目的老貂寺细拢拂尘,不自觉地捻了又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