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村的东边是一间铁匠铺,在郑掌柜那里讨了没趣的常老四,此时正端着滚烫的烙铁,开始挥汗如雨。
和茶馆的热闹场面相比,常老四的这间铁铺要冷清许多,除了相熟的村民偶尔会串串门,这里平时基本不会有外人。
但今天是个例外。
一位清丽脱俗的年轻道姑走进铁铺,她只身一人,脚步轻盈,仿佛不惹人间的尘土。
常老四放下手里的活,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看着道姑的身影竟然有些怔怔出神,过了好一会儿,才疑惑问道:“仙姑是问路,还是打听事情?”
年轻的道姑停下脚步,道:“都不是,是想找你铸一把剑。”
中年汉子更加疑惑,摸了摸脑袋道:“这恐怕爱莫能助了,你要说锅碗瓢盆,斧子、镰刀之类的肯定没有问题,至于刀剑,我这间农家铺子确实没有经验。”
年轻的道姑嫣然一笑,接着轻叹一声,悠悠道:“当年,天下名剑学以为常,如今,这才几代人的光景,丢了中土第一铸剑师的名头不说,难道连老祖宗吃饭的本事也丢了?”
道姑一语落地,中年汉子顿时汗流浃背,久久回神后,有些心虚地问道:“你到底是何人?”
年轻脱俗的道姑挑起眉,扫了一眼四周,语气怜悯,答非所问道:“难怪剑崖这些年气运昌隆,两次斗剑,就让当初中土最负盛名的铸剑师和炼药师同时甘当守崖人,真是好大的手笔。”
中年汉子垂手而立,颤颤巍巍如临大敌。
道姑莞尔一笑,伸出道袍中白布长条,轻轻摊开后露出一截古拙的剑尖,然后淡淡说道:“如果说这天下还有人能将这把剑仿出一二分的神韵,除了你这常家的子嗣,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
常老四终于鼓足勇气说道:“都说净土可知天下事,仙姑年纪不大,却对此间的事了如指掌,应该是出自南门的那座大观吧。”
年轻的道姑不置可否,而是继续说道,“仿出这把剑,你就可以离开剑崖。”
常老四布满厚茧的双手轻微地颤抖,他盯着那截剑尖看了许久,然后强自镇定道:“先祖技不如人,临终前留下祖训,剑崖的那把剑一日不出世,常家就一日不出山,实在是祖训不敢违。”
清丽的小道姑望了一眼远处的孤山远影,沉默一会儿,有些哀怨地叹道:“看来他还是舍不得自己亲手铸造的那把剑啊。”
常老四面色古怪:“那是……先祖毕生心血。”
小道姑有着不合常理的沉稳,也有着不合年龄的老练,她轻抚剑尖点了点头,道:“所以,我来就是想看看,耗尽两位大师心血,饱含剑崖历代宗师气机,又埋殇八百年的这把剑,一旦出世会是个什么样子。”
常老四默不作声,但脸上却流露出神往之色。
………………
崖壁前,脸皮厚到极点的年轻人满身尘土,他已经连输七场,只不过脸上依然挂着微笑。
郁闷的是吕小平,本想着挫了对方的锐气,让这个青年当众出点丑,可没想到遇上一个压根不知道丑字怎么写的无赖,一连七场,每场不过五招必败,关键是这家伙死鸭子嘴还硬,每次输了之后总说有点心得,等不了一柱香又来挑战。
挨打还有上瘾的?
这就好比是硬拳头偏偏打在烂棉花上,没有一丁点的爽劲,吕小平早就觉得索然无味,也就没有了立威的初衷。
可是崖壁前的无赖又一次站起了身,拾起地上的断剑,这一回,吕小平干脆当做没看见,连目光都懒得接触。
崖前附炎趋势的人不在少数,总算有人看不下去了,一位年轻的剑士沉声喝道:“我看公子崖前观壁常思常得,想必是剑道上难得的大才,正好我初窥剑道,两个月前刚涉涌泉,虽然比不上揽月宗的师兄,但也斗胆想请公子讨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