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再次点头,这种事,不管是领兵的将军,和负责后勤的人员,甚至所有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清楚明白的。
可是,他们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怎么解决。
每年大量的粮草物资,在路上损耗了。
特别是生大战,一场大战,可能就会耗费全国几年的积蓄。
历朝历代,后勤运输,都是这样的。
要说今天突然提起这事,还是那天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前去孟府商谈合作,完事了去了一趟长安书院。
当时中级班正有人在教学,讲台上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教的就是那些孩子和一些十五六到二十来岁的读书人。
当时他们的课题,就是如何统计数据,就是讨论这种损耗,有什么办法减少。
作为大唐的优秀公务员,房玄龄和杜如晦非常重视此事,认真的旁听了一节课。
等下课了,又和那个教课的先生交流了一番,大感震惊。
等他们回来,就马上汇报给李世民,然后这位皇帝也非常重视,非常高兴。
他让房玄龄按照那个先生教的统计方法,把大唐建国后的每年后勤运输数据统计了一番。然后今天又把那个先生嘴里说的、让他们研究此事的孟南柯,宣召过来。
李世民站起身继续询问。
“大唐初立,国力维艰,百姓困苦。他们为了大唐边境稳定,为了朝廷大军能吃饱饭,可以抵御觊觎我中原大地的蛮夷外族,百姓们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粮食。
他们自己舍不得吃穿,供应朝廷用度,甚至每年还有不少百姓冻饿而死。
可是,每年大量的粮草物资,耗费在路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用处,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诸卿,可有改变此状况的办法?解决后勤运输在路上损耗过多的问题?”
殿里的各位权贵和大臣们,一个个像木雕一样,闭嘴不语。
这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哪有办法啊。
我想不出来,所以我不吭声。
李世民扫视着殿里的人,不由感叹。
平时一个个都是高谈阔论,讲起话一套一套的,挑毛病一个比一个厉害。
真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全哑巴了。
其实李世民不知道,后世类似的人太多了,那些专家们很多都是这样的,嘴炮无敌,真本事没有。
除了祸国殃民,浪费粮食,没什么用。
可偏偏他们又身居高位,有一定的权力,胡乱指手画脚,最后受苦的,都是百姓。
目光转向孟南柯那边。
这个混账,睡着了?
“咳,孟卿,可有解决的办法吗?”
有些人还在疑惑,皇帝这是在询问谁呢?
有些人却明白了,这是皇帝关注了孟南柯了。
起的有点早,听到的又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孟南柯迷迷糊糊睡着了。
正做美梦呢,忽然被旁边的人捅醒了。
“孟侯,陛下问你呢。”
“啊?陛下问我?问什么了?”
“如何解决后勤运输在路上损耗过多。”
就这事?
简单啊。
孟南柯起身行礼。
“陛下,修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