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仰头与对方的红目对视,袖中的手却悄悄摸向腰间长剑,眼看秋收在即,烛龙却带来暴雨想毁了大秦今岁之丰收。。。
既然神兽不慈,他便要灭了这神兽!
一股剑拔弩张的诡异紧张气氛,在军营大棚中蔓延开来,他冷冷盯着对方,厉声道,“可是你将这恶雨,引来我秦国各地的?”
门口的士卒们闻言心头一抖,秦国
()各地皆有暴雨?七月即将收获之时最怕阴雨连天,若真是这妖鸟引来了雨,家中农田作物便全毁了,今岁,秦国要闹饥荒了!
粮食,是刻在秦人骨子里不可触碰的底线。
这一刻,士卒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召唤着,勇气倍增地拎起身旁的木棒铁锹等物,朝李信的位置慢慢挪来。
若能趁早将这妖鸟斩杀当场,让秦国农田遭受的损失立刻停下来,让家人来年不挨饿,他们便是死也值了!
乌泱泱的士卒来到李信身旁,众人面上再无半分惊惧惶恐,取而代之的,是眼中熊熊燃烧的仇恨之火。
正在这蓄势待发的时刻,火鸟身旁的半空中,却出现一个数尺大小、四四方方的矩形,李信嗖地拔剑出鞘,目光沉沉盯着这矩形,以紧绷之势做好应战的准备。
哪知下一刻,这矩形中,竟出现了嬴政的面容!
他拿剑的手登时微微颤抖起来,是王上!它竟将王上抓来了。。。如此说来,那小仙童九公子此刻,恐怕已凶多吉少。。。
士卒们虽不认得君王,却早在秦律的普及下,知晓秦王所穿之服饰,一时也生出与李信相同之感,愤怒蜂拥冲上前来到那无翅大鸟下方,举着木棒铁锹怒吼道,“快放我王下来!快放我王下来。。。”
李信用尽全力稳了稳心神,举剑缓缓朝前方走去,估算着他和这大鸟的距离,如何才能保证一跃击中对方,正在他选好角度,准备飞身而跃之时,却听到那怪鸟又说了一句“视频已连接成功”,而君王熟悉的声音随之传来,“李信何在?”
他忙望向那半空中的画面,压下心头悲怆,朗声道,“回王上,臣在!请王上莫要惊慌,待臣先杀了那烛龙所化之怪鸟,再设法将您救出来。。。”
哪知,画面中的嬴政却笑着上前,“爱卿勿要伤它!它乃仙人赠予我大秦之通讯神鸟,一日可飞千里而风雨无阻,亦可让寡人与爱卿隔着数百里之地碰面。。。”
原来,在咸阳接连下了一天一夜倾盆暴雨后,明赫见父王十分忧心李信之安危,便在商城重金兑换了数只这款火鸟通讯无人机,以“老神仙”的名义交给君王,在让它从李信的铠甲上提取到信息素后,便放出来寻找李信。
李信听完君王的解释,心头紧绷的弦顿时一松,撩袍便跪了下去,眼中渐渐涌起一层劫后余生的喜悦,方才,他险些担心大秦要被烛龙颠覆亡国了。。。
士卒与精兵们见状,也茫茫然跟着跪下拜君,这又是妖又是仙的,一切太不真实。。。
李信急忙将太原郡的雨势告诉君王,又得到关中各地皆有暴雨的消息,一时忧心不已,忙问道,“王上,若这暴雨乃是天道所降,数月而不绝,我秦国田地间之粮食。。。”
嬴政却挥手道,“务须担忧此事,仙人已为我秦国想出法子。。。”
这时,随着一声“时间已到,本无人机将开启自动销毁”,半空中的嬴政消失了,火鸟啪地摔倒地上,四分五裂。
众人怔怔看着这玄之
又玄的场面,也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二三子勿要担心,有仙人会助我大秦粮食无损”,军营里的气氛迅速火热了起来。
李信上前捡起火鸟的碎片看了看,全是精铁所制,无半分生命迹象,却能飞行能说话。。。
他暗忖着,以九公子如此之神通广大,究竟会以什么法子,来助秦国遍布各地的农田躲过暴雨之劫呢?
。。。
确实正如他所料,这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之下,秦国数条河流皆已水满涨堤。
关中一带虽有郑国渠分压泄洪,不至发生水淹农田民居之惨状,但近一年新得的韩魏两国故地,尤其紧邻黄河的魏国一带,眼看就快承载不住洪峰压力,数百万百姓危矣!
说起来,当年列国之中率先兴修水利沟渠的,正是魏国,先有西门豹在邺城治水,又有魏惠王在一百多年前,修建了连通黄河、济水、淮河、泗水等各地水道的鸿沟,按理说,魏国不该成为水患重灾区。(2)
可沟渠修好了,亦并非一劳永逸之事,一则,数年间涨水之时,会有源源巨量泥沙堆积,需时常清理;二则,河渠之堤坝,或有蚁溃或有损坏,亦需时常派人在天气晴好之时及时修复。
但沉迷美色的魏国先王和耽于丹药的魏王,皆认为这般为些于国无用之沟渠耗时耗力,着实不值当,便一连数十年不派人前去清理修复。
秦国早已意识到此二旧地之隐患,派出水工令郑国前去掏挖河道,但郑国带着工匠在韩国忙活了一年,所修复清理之河渠,亦不过十之三四,根本无暇顾及魏国新得之地——也正因如此,此番韩国水患较魏国要轻缓大半。
今日咸阳已连下四日暴雨了,章台宫大殿之中早已挥退宫人,唯有蒙恬守于君王身侧。
嬴政端坐于殿上,先借助“老神仙”所给的火鸟,与各地郡守视频通话后,又将各项防涝诏令传达下去,接着,便罕见地重重叹息一声,闭目后仰于椅背之上。
他对李信等人所说的“仙人已想好法子”之言,不过是安抚众人之词,以免暴雨若持续绵延之下,他们会惊慌失了分寸罢了。
秦国数百间,最常见的灾害乃是旱灾,伴随旱灾而来的,还有蝗灾,唯独这洪灾,并不常见。
正因如此,当年他明知郑国乃是韩国以疲秦之计派来的间者,亦毫不介怀地重用他,满怀期待地以数不清的财力物力、耗费十年时建成郑国渠。
他知晓,只要有了这庞大绵延数千里的郑国渠,秦国便不再惧怕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