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父子热热闹闹的在御马监安排着军器局尽快仿造新式枪炮,而皇宫另一侧的东宫之中,朱允炆正满脸怒火的一件件摔着瓷器。
不怪他恼火,原本以为手拿把攥的太孙一事,居然在朝堂之上卡住了。
这如何让他不愤怒?
而愤怒之余,他现在一回想起昨日朝会上皇爷爷那句“咱的儿子还在,为何要立孙子?”,立马觉着遍体生寒。
他虽然自负,可他也不傻,他那些叔叔一个个的可不是省油的灯。
秦王、燕王甚至包括就藩苦寒之地的宁王,哪个手里不是兵多将广、实力强大的?
更别说这些藩王叔叔们,不仅本就在朝中一大堆的亲朋古旧,能力、手腕更是没得说。
而他从小就跟这些叔叔,尤其是燕王关系不好。
若是他们得了那大宝,他到时候怎么办?
以己度人,他光是想想自己叔叔继位的结果,便觉着自己将来命不久矣。
这让他如何不怒、不怕?
不过,此时忽有内侍来报,说有东宫属官求见。
朱允炆闻言狠狠地深吸几口气,平复了一下呼吸,然后又整理了一番仪容之后,交代一旁瑟
瑟抖的小太监赶紧收拾后,才昂阔步的走了出去。
不得不说,朱允炆这幅礼贤下士、温文尔雅的模样已经装得他自己都信了。
而他也是一直凭借着这些,才能在士林之中获得一大批支持者为他摇旗呐喊。
毕竟,饱受朱元璋这位杀伐果断的马上皇帝几十年打压、摧残的读书人,急需一个亲近读书人的皇帝上位。
只有这种“垂拱而治”的皇帝上位,他们才能保命的同时,大肆往家里画地、捞银子啊。
在如今的洪武大帝手底下,他们要是敢这么干,那只能等着阖家老小刑场团聚了。
故而,对于朝堂立储一事,一众读书人可谓是热心到了极点。
至于眼前这些东宫属官就更不用说了,朱允炆若能继承大统,那他们可都是从龙之臣,那岂能放弃?
一众属官见到走出来的朱允炆后,赶忙行礼而后领头的官员则小心着安慰道。
“殿下莫要担心,明日便是朝会之时,届时我等会再次上书劝谏陛下议储。”
“这次我等不仅早就跟一众大臣们通过气,同时也寻得那些老大人们指点了一番。”
朱允炆一听这个
,立马就来了兴致了。
好啊,你们放心冲,只要你们支持我当太孙,那就是我朱允炆的好部下。
“道来,我也听听老大人的高见!”
领头的属官也不含糊,捋了捋下巴颏的胡须后,笑眯眯的答道。
“殿下莫急,臣这就细细道来!”
“原本臣等还以为陛下是对殿下有不满,可几位老大人却异口同声骂我等是蠢货,压根不懂帝王心思。”
“而后一番讲解,我等才明白,原来陛下并非不想立殿下为太孙,而是想要再考校一番”
“老大人们都是在朝堂沉浮多年致仕的世事洞明之人,一眼就看出了陛下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