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坊这个月开业,优惠活动双人团购只要66!就能听到著名大师章明月唯一的女徒弟弹琵琶。”
宁城的评弹馆遍地开花,尤数这条路上的最多。
大多数都开在街道巷子里的茶馆中,一边喝茶听曲,一边看白墙黑瓦与亭台楼。
“评弹,那是咱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句老话叫一曲评弹歌尽万种风情。咱们宁城这地方,只要一开嗓,所有的东西都在这曲子里了。”
兼职大学生正卖力吆喝:“大家来宁城玩,不打个卡,个朋友圈,回去也是一个遗憾是不是?”
和这里的热闹喧嚣相比,隔壁的如梦令茶馆的大门口空无一人,门可罗雀。
沈经年的车从远处路过。
见他看着那边,秘书说:“章明月老师生病休息后,茶馆的客人被隔壁店抢走,于是就关了门,听说最近请了人,技艺高,大概快重开门了。”
跟团游的年轻人们百无聊赖地听着千篇一律的宣传,到处乱看,忽然盯住巷口。
只见走进巷子里的少女穿着一袭黛青色刺绣旗袍,身段玲珑,腰肢纤细,黑简简单单地绾起。
哪怕戴着口罩,也能看出眉眼清淡如水雾,也阻挡不了几个男生眼睛都看直了。
“这排队排得值啊!”
就连挑剔的老太太们都不住地欣赏。
眼见着美人停住脚步,男生们才注意到,隔壁木门紧闭,屋檐下悬挂的灯笼上写着[如梦令]三个字。
沈经年扫过她,把玩着手中的核桃。
许久未见,那手腕还是那样纤白细巧,戴着最素净的玉镯,也不输珠光宝色。
“隔壁也太不要脸了,天天宣传都拉踩咱们,还把她是章老师唯一的女徒弟这事写到了宣传语里。”
庭院里,关青禾摘了口罩,听小苏絮絮叨叨的吐槽,出声:“这话也不算假。”
小苏说:“可是,她怎么不想想自己都把章老师气病了,怎么好意思的,脸皮真厚。”
暑假是旅游高峰期,宁城这边很多外地游客,各个小巷里评弹馆的预约几乎都满场,只想听琵琶大家唱一曲。
[如梦令]因为有章明月这个老艺术家而出名。
但这个暑假,却恰恰出了意外。
章明月的徒弟付秋云突然退出评弹茶馆,要去自立门户,这也没有什么,章明月也支持。
宁城评弹茶馆那么多,她开一个也正常。
但是,谁也没想到一个星期后,付秋云和她男朋友把店开在了[如梦令]的隔壁,颇有对打的意思。
不仅如此,宣传语句句带章明月的名字,借机拉拢抢走客人,还打价格战。
章明月一气之下病倒,没了坐镇的她,茶馆基本开不了场,生意一落千丈,只能关门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