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治好眼疾。”这是温子望的第一句话,“只是消瘦许多。”
“病去一身轻,正是如此了。”南音笑说了句,和他介绍赵敛冬和江盛,没有点明身份,“这位是我好友,赵娘子。这位是江大夫,我的身体还需调理,便劳烦他一同跟来了。”
温子望没有丝毫异议,“本是预备了轿子,听行止信中说人数行李都不少,便改了马车,还好不算失礼。”
他边说着,引几人步上马车。
一路观望,扬州城城廓巍峨,亭台呈布,论气势或不如长安,但论精致,是要远远胜过的。
温家原本住的是一座三进的宅子,后来生意做大,人也慢慢增多,就干脆搬进了一座小园林。时下大绥对官员的府邸建造有所要求,商贾之家却是含糊了,何况温家做大到这个地步,也没人会故意在住宅上面给他们挑刺。
正门大开,早有家丁在门前等候,一见到马车便忙跑进去回话。
园林大门的匾额上以砖雕四个大字——园清居秀。倒是十分普通的四字,不似寻常商贾。
江盛和赵敛冬都清楚,这会儿定是温家为迎接南音准备的排场,很是自觉地远远坠在了后头,十分低调。
果不其然,行过第二道门,便有一众人簇拥着正中的年长妇人走了过来,起初慢行,待见到南音身影后就加快了脚步。
她在表兄的提醒下知道这是何人,刚想跪地行大礼,就被急急拥进了一个温暖的怀抱,“好孩子,外祖母可算见着你了——”
霎时间,前后左右有几十道目光都注视着南音,转瞬的紧张过后,南音很快就平复了心绪。多亏宫里的侍女内侍多,她在皇宫住了段时日,已经非常习惯他人的目光。
南音相貌和她的阿娘温泠有六分相似,凡见过这俩人的都能看出她们的母女关系,所以老夫人一见她,就没有任何隔阂地把人抱在了怀里,仿佛抱住了十九年前不得不离家远嫁的女儿。
老夫人泪水盈眶,连声说了好几次“好孩子”,好像不只是单纯在唤南音。
青姨见状,再忍耐不住,跪在了老夫人面前,“老夫人,怪我护主不力,让娘子年纪轻轻就……也未曾照顾好小娘子,请老夫人责罚!”
老夫人虽然年纪大有些糊涂了,但还是晓事的,摇头说:“如何怪得了你,这都是我们阿泠的命啊……”
南音受这情绪感染,眼眶也微微红了,跟着轻轻靠在那怀里,“外祖母……”
第一次见面的祖孙俩几乎要在外边儿就抱着哭起来,忙被众人劝住,好说歹说扶进了屋。
温老夫人一直不肯松开南音的手,就紧紧搂着她,低头看了又看,生怕人突然消失般。
温子望在后方对两位客人解释,“祖母刚生过一场大病,病中就一直惦念姑母和表妹,如今终于相见,难免激动些。”
当初南音的母亲要嫁去长安,温老夫人其实是不愿意的,素来疼爱的女儿嫁去千里之外,受欺负了都帮不了。可家中的事毕竟不是她做主,在南音外祖的拍板下,婚约依旧定下了。
赵敛冬不觉有甚么失礼的,毕竟她见过南音那位异母姐姐如何对待南音,也听过一些传闻,直言道:“你们比慕家要好许多。”
她说:“南音自幼艰辛,你们既是她的另一份亲缘,多善待她。”
温子望微微一笑,“这是自然的。”
园林素来衔山环水,堪称五步一画、十步一景,每穿过长廊或一道拱门,便是的风光。
此时是来不及欣赏这些的,南音被带至温老夫人所在在院子,在屋内正式行过了叩的大礼,接着就被介绍了这一众的亲戚。
温家有三房,上面两房皆出自温老夫人,三房则是温家外祖的庶子为主,如今只有三房分家单独住出去了,大房和二房则共住在园子里。
南音的两个舅母看着都是和善人,大舅母育有三子一女,长子温子望,次子是被送给相家的相如端,幼子如今还在读书,今日被特意叫回来见她这个表姐。二舅母则育有两子两女,最小的儿子才三岁,正是最好玩儿的时候,方才脆生生地唤了南音一声表姐,迅被她的布老虎和牛乳糖给收买了。三舅母就更厉害了,只她一人便有五个子女。
加上暂住温家的其他亲戚,光看过去就有几十个,南音眼都看晕了,好容易才勉强记住称呼。至于他们的名字,只能日后再详记。
温家着实枝繁叶茂,和他们比起来,慕家都算是人丁凋敝。
这么些人,其实从衣着上就能看出他们在温家的地位和受宠程度,南音依着先前相如端的指点,着人把礼物一一送去,倒是得了一片夸赞。
总之不管她们之间关系如何,对待南音这个突然归来的表亲,且是备受老夫人喜爱的人,大都给予了足够的礼节和客气。
耳畔叽叽喳喳声萦绕许久,温老夫人话,“人已认过,就都散了罢,南音一路劳顿,多让她歇歇。”
老夫人道:“我让你大舅母提前备好了芳汀院,离我这儿近着呢,你去看看,有甚么不合心意的直接吩咐改就是。”
老人家还不知外孙女最多只能在这待一月的消息,心底眼里都是让南音长住的期盼,她不忍现在就说出口,这些好意一应领了。
如此聚了下,竟就过去快一个时辰了,走在路上,南音口中轻轻舒出口气,问给自己带路的嬷嬷,“我见府中张灯结彩,可是近日有好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