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云氏是闺友,不讲那些客套话,看着奉茶的仆役退下,就把嘉太妃此次的来意三言两语道出,“你家那二娘子可在?不若叫她出来瞧瞧。小娘子虽说静些好,但也不能太胆小了,至今竟连一个宴会都没参过,来日走出去旁人都不认得,岂不闹出笑话。我知道你总觉得自己不是人家亲娘不好管教,可也不能太纵容了,幸而人是个懂事的,换一个,指不定长成甚么模样。”
云氏知道参政夫人的意思,附声说是,“不怕太妃笑话,过往那些事许多人都知道,二娘子和我存着误会,着实不好像笙月那样管教。”
俩人就这话题聊起来,竟有了种后娘难为的诉苦感,听得嘉太妃内心好笑,并不掺和这些,只淡然品茗。
传话的下人很快回了,“二娘子不在院里,似是出府去了。”
云氏转头,赧然道:“这孩子在府里向来出入自由,我是管不着的,竟叫太妃跑了趟空,真是不好意思。”
“是管不着还是不愿管,我也不挑明。”嘉太妃不轻不重放下茶盏,不悦道,“你作为主母,连府里小娘子的去向都不清楚,竟不知怎么当的家。虽说不是出就掌的家,但也学了这些年,难道还要和人家妇一般糊涂不成?”
嘉太妃这趟落空,心底不爽快,自是逮着人训一顿,且专挑人痛处碾。云氏当面笑着应是,等嘉太妃走了就拉长脸,怒道:“这老虔婆,自己府里的王爷不够她管,竟跑别人府里撒野来了!任她是甚么太妃,我还要听她的不成。你也是,好端端的把人引到这儿来做什么?真叫这婚事成了,以后叫慕南音仗了诚王的势,笙月岂不是见了她还要行礼?”
云氏千个万个不愿意促成这婚事,被参政夫人劝住了,“莫只看表面,我这可是真真为你和笙月着想。你想,打从笙月夺了二娘子的婚事,你身边有几件顺意的事?慕怀林最近待你不冷不热不说,外边儿有些话更传得难听,说你欺负人家小娘子打小没了亲娘,连婚事都要抢给自己女儿,就差拿你编后娘的书来说了。”
“说是要另觅个好亲事,可先前定的是庆州伯,门第总不能比庆州伯低太多罢?那些差不多的,又都是家中看重的子弟,你愿意舍得下脸面帮她奔波?诚王府的境地你也知道,有这位太妃在,谁去都没什么好日子。但你的名声就不同了,诚王怎么说也是皇亲,你肯为二娘子谋这门亲事,不正好说明你大度?”参政夫人道,“诚王这些年也就是因身份得了个王爷的位置,哪有甚么出息,来日谁比谁尊贵,不是一目了然的么,你可别鼠目寸光,尽瞧着眼前了。”
第17章
参政夫人所言,云氏仔细考虑过,觉得不无道理。
如今她名声受损是其次,关键是慕怀林近些日子对她冷待了许多,大约是因家中出了姊妹易亲之事让他颜面有损,又或是终于意识到温氏所出的也是他的女儿。
无论哪种原因,都让云氏很不好受。
她对慕怀林的情意无需说,当初年少时认准了他,自甘为妾也情愿,为此不知遭受了多少相识之人的笑话。这种耻辱感在她心底日积月累,化成了对温氏及其子女的深厚怨气。
云氏一直认为,能够忍着不对温氏的女儿出手,已经算是她心慈手软。本想着这辈子也就这般无视对方过去,没想到天意所在,笙月竟看上了庆州伯幼子。
她其实不大中意朱明意,可笙月在她跟前哭闹不止,最终用一句“阿娘难道希望我也变成当初的你吗?”说服了她,叫她第一次不顾慕怀林的想法,执意促成了这桩姊妹易亲来的亲事。
慕怀林因此事与她生了龃龉,若是她将功补过,说成这桩婚事,他应该就不会再介怀了。
云氏越想,越觉得此法可行,待天幕暗了,慕怀林忙完公务归府时就立刻转去书房。
对慕怀林冷淡的神色只作看不见,她含笑将白日的事说出,并道:“参政夫人保的媒,嘉太妃瞧着也很想说成这门亲事。只可惜太妃今日没亲眼见到二娘子,还没定下主意,不过已经约好了,让我下次参宴的时候把二娘子带上,你觉得如何?”
“诚王?”慕怀林皱眉,想起诚王的岁数,“他比南音年长了十七岁。”
甚至只比他自己小几岁,若成了翁婿,该是怎样的尴尬?
“年纪大些,更懂小娘子的心思,也会迁就她。”云氏道,“二娘子的性子,你也知道,说娴静都是好话,称孤僻也不奇怪。她双目……又有些不足,寻常人家听说后就打退堂鼓了,剩下的都是些家世寥寥之辈,或是家中庶子,这样的人家,我也不好说给她。”
原先提起南音就一脸厌恶的云氏,如今终于学会了收敛,让慕怀林看在眼里,心中微叹,面上的冷淡也稍微少了些。
云氏再道:“且诚王是重情之辈,和赵娘子成婚多年都未纳妾,未有所出也不曾想过休妻。如果不是实在……恐怕都不会和离。二娘子需要的,不正是这么位能爱护她的郎君?诚王是皇亲,虽说年纪比二娘子是大了些,但很难再有门第这样高的好亲事了。”
许多官场上筹谋的男子,是瞧不上像妇人那样打听那些家里长短的行径的。慕怀林也是如此,所以对诚王和赵家娘子和离一事,他只知一不知二,对于嘉太妃这个婆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更是不怎么清楚,完全不知有些人家对诚王府的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