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口气没来得及顺过去时,他们先遇到了突厥扰境和三皇子谋反的内忧外患。
危急之际,当时尚是太子的绥帝亲自领兵,以破竹之势直剿突厥本土,归京后又力挽狂澜,大刀阔斧肃清三皇子之势,朝中上下无不敬服。
绥帝有这等惊世之才,天生便有手握九鼎的能力,令崔太后惊喜不已,之后的事情更是有如天助,老皇帝骤患恶疾驾崩,绥帝被迅拥上了椅。
她了解这个外甥,知道他既应下了天子之位,就不会贸然抛下百姓,之前担忧他要当道士的心也放了大半。
只是……这迟迟不肯娶后选妃又怎么办才好?
眼见绥帝除了上朝批折子,就是去清乐宫清修,她曾经被压下的火气重冒出,看绥帝一日比一日不顺眼。
道教又不是佛教,就算真当了道士,有些派别还能娶妻呢,他一个皇帝这样对女色毫无兴是怎么回事?
登基至今三年,年年都对充盈后宫之事避而不谈。
如果不是已经肃清了那些乱|党势力,崔太后觉得,一位二十有七仍未大婚的皇帝,这位置早就坐不稳了。
想到这儿,崔太后悠悠叹了口气,心道:真不知将来有哪位仙子,能把他们家这位陛下拉入凡尘。
连灌三杯冷茶泄火,她抬手道:“去把林锡叫来。”
为防那些道士蛊惑绥帝入道,每每他去清乐宫时,崔太后都会嘱咐林锡跟紧些,随时保持警惕。
料到太后这次也会传唤自己,林锡早就做好了准备。将绥帝在清乐宫几日的起居在心中打过腹稿,入鸾仪宫后,说得便格外流畅。
崔太后蹙眉聆听,觉得有些不对,这次居然没有在离开前与人论道?
“林锡,你确定没有知情不报之处?”淡淡扫去的一眼内含威严,林锡立刻俯道:“臣绝不敢有丝毫隐瞒,只是有一事与清乐宫无关,臣方才不知该不该讲。”
“说。”
林锡道:“陛下离开前,曾让臣去查探昨夜在玉山观中留宿的香客有几位,都是哪些人家。”
噢?崔太后来了兴,微微向前倾身,“查出了吗?”
“是,共有三位香客,分别是工部郎中赵延亮家的三娘子、校书郎尤鸣家的大娘子和一位周姓村女。”
作者有话说:
好家伙,完美避开正确答案
点赞作者助力两位主角快点再次相遇【bushi
第7章
三人中,唯有工部侍郎家的那位娘子身份稍高点,但崔太后也不熟,一时陷入沉思。
绥帝难得提及与小娘子有关之事,她很难不往自己期待的那方面想,可又怕误会了意思,到时特意传人进宫来,反闹得不安宁。
毕竟后位空悬,宫中又无妃嫔,朝堂上下不知多少人蠢蠢欲动,她召见哪位娘子,必会惹得议论纷纷。
林锡退下后,嬷嬷道:“娘娘可是想见见这几位小娘子?”
“嗯,陛下那边就算问了恐怕也不会说,倒不如我亲自看看,只是……”崔太后话里的意思,嬷嬷明白了,凑近耳语几句,当即令崔太后展眉,“举宴是个好法子,工部侍郎家勉强还可寻个由头令其参宴,但校书郎身份着实低了些,还有那村女更是叫人为难。”
“这长安城中姻亲结来结去,多少都沾点亲故,就算是校书郎,也能有搭得上关系的高门大户。婢去暗地传个意思,让身份够的夫人带那位尤家小娘子来就是。至于那位村女,婢也派人去打听打听,最好传个画像来。”
嬷嬷总能这般贴心,崔太后颔,“就按你说的来,万不可叫人知晓,就作一次寻常小宴来办。”
不怪崔太后谨慎,事关绥帝选后纳妃,任何不恰当的消息流传都会在朝中引起风波。
天子俊美无俦,风姿卓然,便是放在寻常人家都是大部分人属意的乘龙快婿,何况他位尊至此。据崔太后所知,早在绥帝登基那年,就有好些人家为自家娘子预备着进宫一事,将人留着,数年拖下来,有的等不住另觅了人家,有的几乎要留成“老姑娘”。
若是绥帝愿意,崔太后自乐得为他选人,偏他不仅不愿,还好似排斥,每每说起这话题就沉默以对,叫她也没法儿硬说下去。
如嬷嬷所言,因年纪相差不算太大,崔太后和绥帝相处以随意居多,并不拘泥于名义上母子间的那些规矩。且她向来心疼外甥少年时遭受的磨难,不愿叫他为难。
所以在选后纳妃一事上,数落绥帝最多的是崔太后,纵容他最深的也是崔太后。
如今疑似有曙光初现,崔太后自是心潮澎湃。
她没准备瞒绥帝,用晚膳时随口就把自己将要举宴的消息道出,大致说了遍名单,重点点出工部侍郎赵家和校书郎尤家的女郎,而后暗暗观察绥帝的反应。
绥帝一听就知道崔太后找林锡问了玉山之事,面上丝毫不露异样,“就按您的安排。”
瞧瞧这话儿,约莫就等同于“你高兴就好”“想怎么做都行”,敷衍她也敷衍得这么明显。
崔太后又憋了顿气,到底没和绥帝吵起来,只心底道,我倒要看看你那日的反应。
平日里再冷漠的人,一旦碰着心仪的小娘子,也要成个傻子。如此想着,她自个儿先乐起来,轻易放过了绥帝。
这顿晚膳结束后,已是夜色深沉,崔太后担心绥帝劳累,催他回寝宫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