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海底航行,也比在空中省力的多。
众人进入潜水器中,立刻脱下潜水服派到座椅上躺好。
虽然叶恒也在海底呆了十多个小时,但他并没有那么累。
他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海底,这和他以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在小时候他看《海底两万里》的时候他觉得海底五光十色,生机盎然。
其中生机盎然是对的,海底生活着很多的海底生物,等五光十色就纯纯的是想象了。
真实的海底是漆黑一片,而且很多海底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无光的环境,视觉已经退化,消失不见了。
在经过漫长的黑暗航行之后,终于能够在头顶看见光亮。
等叶恒从潜水器中出来,已经是黄昏时分,刚好快要欣赏太阳在海平面上缓缓降落。
……
第二天,海城的内部建设就开始了。
在检查了一下没有漏水,或裂缝,海城的建设就正式开始了。
最先建设的就是能源和生态循环系统,只有让海城能够实现自我循环才能够进行下一步,不然工作人员还需要背着氧气瓶工作,这会极大的降低工作效率。
海城是星海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将海城建设好了,后续的太空电梯,以及海面上的星海城才有建设的基础。
太空电梯下方的连接点不是在海面城市上,而是在海底的海城边。
毕竟其要固定在星球的表面,海底也是表面。
现在海城所在的那三千米深的海底,对于整个星球的大小来说就是皮肤上的褶皱,毫不起眼。
而且三千米与三万六千千米也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在海城的基础骨架建设完成之后,星海城的建设也开始了。
虽然星海城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城市,但其建设却不是在海面上进行,而是在海里。
通过预制框架,而后送到海里面拼接的方法,整个星海城将像一个大型的积木玩具,在海里面被拼接而成。
之所以选在海里面拼接,完全是因为在水里拼,比在空无一物的海面上方便,轻松很多。
在两边的建设都进入正轨之后,叶恒就回到了国内。
地面上的东西都开始建设了,天空上的东西自然要开始了。
根据叶恒提供的材料,花都大学纳米材料实验室已经开始碳纳米管的工业化生产。
源源不断的太空缆绳将从纳米材料实验室下属的工厂中生产出来,被运往凌天空间,在这里装仓,准备往太空。
来到凌天空间租赁的射厂,这里已经做好了射准备。
这次射的是一个碳纳米管的连接机器,也是同步轨道空间站的起点。
说白了就是射一个机器上去,这个机器可以将一截截的碳纳米管连接成一根光滑笔直的太空缆绳。
后续就是将花都大学纳米材料实验室生产出来的碳纳米管源源不断的送给这个机器就行了。
它会在星海城的上空将太空缆绳送下来。
在挂纳米缆绳的时候也会不断上升高度,让机器和纳米缆绳组成整体的重心处在同步轨道上。
叶恒听完何祥伟的讲解,也到了火箭射的时间。
“三,两,幺,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