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献计
蔡卞中等身材,眼睛不大但很有精神,面有短须,衣着朴素,一进门就大声问道:”想必这位就是智退土匪的壮士杨树了。“
杨树连忙施礼:“不敢当,是蔡公子和朱公子带我们几个上山和土匪周旋的。”
蔡卞瞧了一眼蔡公子道:“自家的孩子,我知道,他们心是好的,也有救人的勇气,但是能想出对策,把山上几百人的土匪耍的团团转,这种本事他们是没有的。”
转头又向蔡公子问道:"救下的人安顿好了没有?”
蔡公子连忙道:"在咱们家住下了,等有时间我会给他们找个活干,总归是让他们能在京城生活下来。“
”嗯“
蔡卞点头道:”安顿好就行,京城不易啊,不能把人救了就不管了。要是那样的话他们还得挨饿,你们来的时候没看见城门外的流民吗?已经快有饿死的了。现在朝中也没有办法,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杨树看他们父子俩说话,也没有插嘴。便在一旁听着。
蔡卞说完道:”咱们别只顾说话,来到里面边吃边说。“
里面圆桌已经摆上了几样小菜,三人落座,蔡公子问道:”父亲,皇上前几天不是想办法赈灾了吗?怎么还会有人饿死?”
蔡卞冷笑了一声道:“那赈灾的银子本来就少,再让上上下下的人过过手,最后到粥棚里的银子就没什么了。再加上这源源不断过来京城逃难的人是越来越多,粥棚也快支撑不住了。”
杨树看他们愁眉不展忍不住问道:“晚辈初来乍到,有些不懂,想问一下,这逃难的百姓都来京城是怎么回事?”
蔡公子回答道:“哦,他们都是附近的百姓,因为今年旱灾比较厉害,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百姓没饭吃了所以到处逃荒要饭,因为京城是天子脚下,往年遇这样的情况京城都要设粥棚施粥,所以老百姓都往这边来。能拖到秋收,他们就都会回去了。"
杨树道:"就是说我们施粥到秋收,还要坚持几个月。”
蔡公子道:“是的,但是以我们目前的赈灾银子,是坚持不了几天的,到时候弄不好就要生暴乱,抢东西等等。朝廷会派人镇压,死伤的还是老百姓。”
“那朝廷为什么不多凑些银子赈灾?”杨树不解。
蔡卞眉头紧皱,把桌的上的一杯酒一饮而尽:”朝中也没钱啊,这几年连年闹灾,各地方的税收都收不上来。再加上北方和辽国连年战争,国库空虚,皇上也难啊!“
蔡卞说到这对蔡公子道:”羽之啊,我以前就对你说,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了还要务实,这几天别乱跑,你和朱家的表弟,带着杨树他们去粥棚施粥吧,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是紧衣缩食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说完又道:”还有你那个酒楼,生意也不见起色,以前你们胡闹也就罢了,可是现在人命关天,把酒楼卖了吧,筹些银子多买些粮食,送到粥棚还能多救几个人。“
本来蔡公子听说老爹让去粥棚,点头同意了,但是听见蔡卞竟然让他把酒楼给卖了,当场就急了,连忙道:”父亲这酒楼是万万卖不得啊。就算是卖了,那么多逃难的,我们也救不完啊!今年救完了,明年呢?不能老是咱们家倒霉啊。“
杨树是万万没想到,吃个饭父子俩人能吵起来。不过这蔡卞倒是个好官,竟然让卖自家产业去做慈善。
杨树咳了一声道:”大人,晚辈有些想法,不知该不该说?”
蔡卞很是看重杨树,因为,这大新朝聪明的人不少,但是有头脑又有勇气,敢几个人上山打土匪的人却不多。他觉得杨树是人才,要物尽其用。
他见杨树有话要说便道:“你不必拘礼,你和羽之同辈,可称我为世伯,有什么话尽管说。”
杨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蔡公子名字叫蔡羽之。
杨树拱手施礼道:“谢谢世伯,晚辈也觉得,卖酒楼施粥不是妥善之法。”
“哦?那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世伯您刚才也说了,这难民是越来越多,而且是年年都有,我们靠变卖产业来救他们是杯水车薪,而且治病要治根,这样治标的办法是不行的。”
蔡卞听杨树这么说,说明他有办法,便急切的问道:“你有什么办法,详细说说。怎么才能治本?”
杨树分析道:“世伯你也说了,之所以是难民,是因为旱灾,家里的土地收成不好,才出来逃荒。他们其实还是农民,是劳动力。我们现在这样每天施粥,他们在城门外呆着,到秋收还有好几个月,这不是浪费劳动力吗?我们要把这些劳动力利用起来。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