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大家还半信半疑,觉得不太可能。大家都以为皇帝是要御驾亲征中南半岛呢,这前线不是打的很好嘛,破了南越的都城升龙府,破了东吁国都阿瓦,又破了真腊副王城普利安哥,破了东吁南方重镇大光,破了广南阮氏王城顺化。。。。。。
这不打打的挺好吗,怎么皇帝还亲征干嘛?
难道是要去打南洋的荷兰人?荷兰人现在还死守着爪哇的巴达维亚不肯投降呢,可听说爪哇的马塔兰和万丹两国都愿意出兵助大汉攻打巴达维亚啊?
等最后消息传出,说皇帝这次御驾亲征不是南征,而是西征之后,官员们都齐齐失声了。
西征?西征征谁?
征准噶尔,征卫拉特,哦,原来是漠西蒙古人,但这些漠西鞑子不是很老实的呆在西域嘛,也没听说他们犯边越界啊?
有消息灵通的,这个时候帮大家解了个疑惑,原来准噶尔现在已经成西域霸主,拳打沙俄,脚踢哈萨克,这还又准备灭了叶尔羌,连之前归顺大汉的乌思藏和硕特固始汗,和远走里海之滨,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汗国的土尔扈特人都又拜了准噶尔汗巴图尔珲台吉做卫拉特汗国的大可汗,他们甘做小可汗。
原来是这么个消息啊,看来这些个漠西鞑子确实能折腾。
但百官们转而又奇怪,这跟大汉有半个铜元的关系?
那什么沙俄、哈萨克、叶尔羌,甚至就算是乌思藏,那都跟大汉有什么关系?
巴图尔珲台吉与他们之间的攻伐,那顶多算是狗咬狗吧,反正西域离中原十万八千里呢,只要他们不越过嘉峪关,不越过金山山脉,不越过昆仑山,随他们怎么打去就是。
可大汉天子却要御驾亲征,西征卫拉特人。
于是乎,许多官员都觉得太奇怪了,皇帝莫不是在京师呆的有些腻,想出去威风威风吧?
在这件事情上,京官们出人意料的都态度一致,觉得西征卫拉特,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之疑。
有些官员话更直白点,漠西有啥啊?沙漠、高原,乌思藏的牦牛,吐鲁蕃的葡萄干?那点玩意,大汉缺?
大汉有漠北漠南,根本不缺牛也不缺马,奶肉和皮毛,多的是。
有那闲功夫,不如抓把劲把中南诸土著给干趴了,把南洋岛夷给灭了,中南那么多肥沃的土地,南洋上的香料、矿产,这些收入囊中多好。
似乎现在大汉的官员们都比较务实不务虚了,大家都比较在意实利。
说白了,这些官员都觉得漠西没油水,打仗划不来,搞不好会亏本。
这么能算计,刘钧听到东厂的奏报后都不知道该感到高兴还是高兴。不过他起码没不满,毕竟这些官员很务实,也没有说是怕打仗,只是觉得不划算而已。
厌武惧战,这才是最可怕的。
大汉连年征战,但几乎都是对外作战,且连连胜绩,不但开疆拓土,也确实带来了许多战争红利,上到官员下到普通百姓,都不惧战,都不怕打仗。
不过就算七位总理参赞都不支持西征,更反对御驾亲征,可哪怕整个京师的官员们都认为不该西征,可刘钧并不理会他们的反对。
开国天子总是有这样的强势,尤其是对于刘钧这样掌握着绝对权利的皇帝来说,总理参政们的反对,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的。
好在军方的将领们都出奇的保持了一致沉默,他们没有跟着文官集团们凑热闹。皇帝说要打仗,那他们就打仗,皇帝说要亲征,那他们就跟随皇帝一起打。
皇帝指哪,他们就打哪。
他们不插手政事,但军队的事情,打仗的事情,他们觉得也丝毫不用理会文官们。
“朕现在倒觉得自己有种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的感觉了。”
军机处会议上。
刘钧面对着一众参赞军务的大将,以及那些列席的大将,摇着头笑道。
左枢密使加总理参政兼参赞军务王谦对着皇帝低下头,在这次的站队中,他无疑站错了队。
右枢密使张山笑着道,“治理国家,我们武人外行不懂,但论到打仗,那些文官也是门外行。现在朝廷上下都讲民生经济,这些文官都快钻到钱眼里去了。打仗,除了开疆拓土,战争财,也还得保家卫国。漠西蒙古崛起的如此迅,我等身为帝国将领,必须防范于未然。”
“漠西蒙古今日之实力,绝不能小觑,若不能趁他羽翼丰满之前灭他,只怕将来必成我大汉心腹之患。”
许多文官们都只看到漠西没油水,却看不到卫拉特扩张之迅。
就如同当年隋朝之时,高句丽称霸辽东,严重威胁到中原王朝,杨坚杨广父子两人都有意征辽,可许多官员却反对征辽,认为辽东在关外之地,威胁不到隋朝。甚至到了后来隋灭后,都还把责任推到杨广征辽导致。
虽然隋灭国,与征辽确实有关,但当时高句丽确实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原了。这也是后来李唐建立后,李世民也要亲征辽东,而且李世民死后,高宗李治也用兵辽东多年,最终灭掉高句丽为止。
济济一堂的高级将领,都表态全力支持皇帝西征。
“此次西征,朕将亲征。”刘钧站在沙盘前,直接放话,“朕的战略布局只有十二个字,先北后南,先迟后,缓进急战。”
西域的地形像一个巨大的葫芦,南阔北窄。
因此北疆易守难攻,南疆易攻难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