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车间的犯人持续在增加,除了“拉料”“装卸”“裁剪”以及大队部的事务犯,其余犯人被编成了四条流水线,分别是一二三四班,我分在了二班,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干一些零零碎碎的活,没有具体任务,只是规定相互之间不准说话,犯人们还是偷偷说话,于是老丁在各台缝纫机间转来转去,抓说话的人,抓住了就蹲一边去。
我虽然不说话,但直觉告诉我,老丁一直在重点观察我,我都能感受到他视线落在我身上的重量,他在我背后慢慢走过来,站在我身后一米远的地方,看着我踩着直线,他看我直线踩得直不直,很直。
有时候,我不经意间,看到地上一双配的黑色皮鞋就站在缝纫机旁,这是他看我的后脑勺,他一定喜欢看我脑袋低垂的样子,不,应该说他喜欢看这里所有人脑袋低垂的样子。这是猫凝视鼠的优越感,我是他心里的鼠,是他玩弄的潜在对象。他们说的很对,在里面了,只有犯人和狱警,没有其他任何身份的人,这是法律给你的一种界定,哪怕你在外面多么的威风凛凛,在里面你就是犯了。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你会觉得个体弱小得像一粒尘埃。
多年的职业生涯养成了我对周边环境细微变化的直觉,搞侦察不是狱警的专业,他们的专业是改造犯人,是驯服关在笼子里面的老虎,他们的方式是呵斥训导教育,相对来说对抗性不象外面那么明显。
我不抬头,装作没有现,一遍一遍地踩着直线,眼皮底下那双皮鞋先是鞋头移动了一下,一只跨出去,另一只也跨出去,走到我车位的前面。我瞥了一眼他的背影,只见他双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抓着一只手腕,另一只手的手指抖动着,象弹着无声的乐章。
没几天,我就掌握了踩直线的技术,我惊叹于自己的适应能力,我的直线踩得又快又直,让人无话可说,生产大组长过来看到我踩的直线,忍不住说,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本事。我对自己的手艺非常满意,我入迷地如痴如醉的踩着,沉浸其中。
这时候有两个我,一个踩着缝纫机的我,另一个是看着踩缝纫机的我,这样踩了几天,越来越熟练,甚至不用低头看桌上的布料,我渴望接受难度更高技术的挑战。
我现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无论他处在什么样的群体中,时间一久,总渴望在那个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无论这个价值对他的以后有没有什么作用。比如我就希望能够在这一帮的劳改犯当中,体现我这个劳改犯的价值。我也看到了几个明天马上就要出狱的犯人,今天仍然是埋头苦干。实际上并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干,是他自己想这么干。至于为什么释放之前还有这样的奉献精神,那是因为他内心的渴望,他觉得只有这么干,才能够体现他存在的价值,让他在这个群体里面看上去比较体面,仅此而已。这样的犯人就是监狱里面的宝贝。
而我是属于怕被抓住,因为干活三心二意,而被羞辱的少部分人。同时我希望干一些真正车工的技术活。没多久,真正的活来了,指导员亲自接来了一笔外贸大单,单价不低工艺不难,是笔好单,足够四个班干上几个月。
我们要加工一种叫做“导演椅”户外折叠椅,委托方是一家外贸公司,这种公司属于二道贩子,他们自己没有工厂,依靠来料加工的作坊或者监狱来完成订单,这些年来一直都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据说这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将会销往北美市场。
椅子型号不大,和北美那些普通人的屁股并不相配。不知道那些家伙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在河边甩着鱼竿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屁股下的东西,居然是万里之外的监狱里的犯人制造的。
导演椅的工序排下来了,我这回是踩两道直线加一个转角,工艺难度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生产大组长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在外面,他有一家自己的小加工厂,一年到头生意往来足够他过得有吃有喝有滋有味。日子太舒服了,人的脑子就容易短路,这样聪明的人却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他在ktV酒后强奸了一名小姐。
据他自己说,根本不是强奸的问题,而是因为价格谈不拢的问题,这是家他经常出入的ktV,行情自然了然于胸,那个小姐开出了高一倍的价格,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问题在于,他们是先办事后付钱,见客人跑了,那个小姐直接打电话报警。警察把小姐带走了,小姐的短裤上还留着他风流后的确凿证据。因为违背妇女意志,他被判了四年。我觉得他说的可信度很高,法律和现实之间确实有那么一道迈不过去的缝隙。生意和犯罪之间很可能就是那么一瞬间转化的。
第一个星期,他布置的任务是每人每天完成五十八元的产值,他私底下告诉别的犯人说,任务肯定会不断地往上加,慢慢来,后期才会轻松。
总有那么一些犯了贱的犯人一阵猛踩,然后坐在那里东张西望,这情况被老丁现以后,很快接手了车班的管理,他找来了一块写字板,每天在板上画出四个班组不同的产量,最后一名的班组晚上搬小凳子学习。在他的这一举措下,产量迅上升,一周以后,连最落后的那班也能够做到每人八十元的产值了。老丁洋洋得意地对老王说你看这些犯人,不给他们压力是不行的。老王冲他笑了笑。
过了几天,一辆货车将出去一批导演椅拉了回来,这批次的产品都必须全部返工。委托方带进话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他们说自从与监狱合作以来,从来没有看到过比这更烂的工艺,线距误差一公分,窄的地方塞不进椅架的管子。外贸公司表达完他们的愤怒,宣称将派公司的两位质检人员进驻车间,依靠检测前移把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