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柔柔一笑,眉眼温柔。
这日,贾府的船到了金陵。薛夫人早早打人去接应,贾家的老宅早被打理整齐,一切按照二等将军的例,不复从前的富丽堂皇,却也别有一番清雅别致的韵味。
王夫人见了便隐隐松了口气,扶着周瑞家的手一步步走入了府中。
贾家就这样在金陵城中落脚了,只是王夫人却很快病倒了,每日请医延药,好不麻烦。
薛夫人听了,忙命人备马车,带着女儿、儿媳上门了。
贾家的府邸虽然不比以往奢华富丽,倒也整齐阔朗。王夫人的家私因前头王熙凤那一件事,也是为了给自己抹掉,实在是赔出去不少。故而如今王夫人的院落房屋中倒没有什么精致贵气的摆设,内间中只放了一瓶儿应季鲜花,纱幔的颜色素净,看着竟也十分清爽,令人舒心。
王夫人正靠在床旁咳着,已为人妇打扮的黛玉在一旁服侍汤药,宝玉着一袭青衫,在外头和大夫交谈着,倒也不失风度。
只是王夫人病成这个样子了,却没见贾政的身影。
见薛夫人来了,王夫人轻轻一笑,拉着她的手道:“我如今这个境况,难为妹妹还来见我了。”
“咱们一母同胞的姊妹,讲究这个做什么?”见王夫人虚弱的样子,薛夫人眼圈儿一红,又勉强笑道:“还没恭喜姐姐成了二品诰命呢。这就是黛丫头吧?几年不见,出落的愈好了。”
此时见贾家如此的境况,薛夫人才算彻彻底底放下了当年那个“金玉良缘”,拉着黛玉好不和蔼地道。
黛玉略带羞赧地笑了笑,对着由仪等人欠身作礼:“黛玉见过郡主、姨妈、嫂子。”
薛姨妈慈爱地笑了笑,见她对王夫人颇为孝顺,便对王夫人道:“姐姐好福气,得了这么个孝顺儿媳妇。”
王夫人拉着黛玉的手,笑着道:“难为这孩子了,我们家这个境地,就她还无怨无悔的嫁过来。”
其实当日以贾府之境地,黛玉完全可以不顾先前的婚约,以林如海为她留下的嫁妆之丰厚,她完全可以转头另嫁。虽然这样会于名声有碍,按看在那嫁妆的份上,也不愁好姻缘。
且若是好生运作一番,完全可以把黛玉描绘成一个贞洁烈妇,只是要往贾家身上多泼脏水了。
王夫人对这些事情了然于心,见黛玉还愿意嫁过来,对自己也孝敬如往常,便彻底松了口气,从此对黛玉更加温和慈爱了,如自己女儿一般的待。
薛夫人听了也道:“这样的姑娘是难得的。”
正说着话,外头传来宝玉唤黛玉的声音,王夫人笑着推了推黛玉,道:“你去吧。”
黛玉笑了笑,对着众人行了一礼,就要转身离去,却备由仪唤住了。
由仪从岁云手里将一个描花的锦盒递给了黛玉,轻声道:“这只参留着给姨妈补身吧,底下压了些银票,如今日况艰难,也用着周转吧。”
黛玉一听,眼神复杂地看了由仪一眼,然后对着由仪一欠身,恳切道:“多谢宝姐姐了。”
第92章宝钗十九薛家宝钗。
待黛玉去了,由仪便对王夫人与薛夫人道:“母亲,姨妈,我与嫂子出去走走。”
“去吧。”薛夫人点了点头,王夫人笑道:“让你黛玉陪着你们在园子里走走。”
待二人离去了,王夫人方才长长叹了口气,握着薛夫人的手道:“总归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就是咱们有血缘关系的,才是最亲近的。”
薛夫人笑着道:“是啊,打断骨头连着筋呢!前儿嫂子也送信来,说要回金陵住着,日后可热闹了。”
王夫人点了点头,轻笑着闭口不言。
薛夫人四下里看了看,轻声问道:“姐夫呢?怎么没见他。”
王夫人苦笑一声,下意识攥紧了手帕子,神色怔怔的:“他呀,我这里哪里见得他呢?他一心怪我王家的女儿败坏门风,若不是回了金陵还要仰仗妹妹你,宝玉又是正经嫡子,只怕这家里就没有我的一席之地了!如今,那赵氏贱婢见我了都不行了,妹妹你说,这是怎样?”
薛夫人听得直皱眉,对人家的家事也无可奈何,只能劝道:“宝玉倒是个好的,连着他媳妇也孝顺,好日子在后头呢。”
又笑着道:“我给你带了云片糕和枣泥桂花糕,京里的味道绝没有这边的好。姐姐吃着,若是觉得好,我再送来。”
王夫人强颜欢笑着点了点头:“我知道,多谢妹妹了。”
一行人留了半日,去了。
回了府里,丫头来服侍薛夫人宽衣卸妆,站在偌大一面等身西洋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想着今日见到衰老尽显的王夫人,她轻轻抚了抚眼角的细纹,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在和丫头诉说着:“当日人都说她嫁得好,有个好婆家,有个好夫君,婆婆慈爱,生了个聪慧孝顺的儿子。我呢?我嫁了个商户,生的儿子不成气候,从小到大我就不如她,嫁了人,我还是不如她。”
“如今呢?我的女儿是郡主,虽然夫君去了,从前却也把我捧在手心上疼爱,如今也是正正经经的老封君。孙儿聪慧,儿媳孝顺,女儿虽然性子冷硬了些,对我却从不吝啬,从前总有这不甘心、那不甘心的,如今这样一想,却再没有更甘心的了。”
薛夫人接过婢女捧来的建莲红枣汤轻轻啜了一口,吩咐道:“再预备些好药材,吩咐大厨房做两样细软好克化的点心,明日我再去看望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