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本有心教崇玉继续读书,可见他忧心黛玉至此,干脆等黛玉病愈,再让他俩一起上学。
又过了些许时日,黛玉的病已渐渐好了。眼见复课在即,却是京城荣国府来了人,道是要接黛玉和崇玉姐弟到荣国府去。
荣国府的消息来得突然,一下子将林如海计划打乱。
他将自己锁在书房一夜,再出来时,已主意打定。
贾家送来的信里说得明白,贾老夫人失了爱女,便想见见外孙女,将外孙女接到身边教养一段时间。此外,盐枭猖狂,连贾敏都受了害,只怕两个小孩子终日躲在府中,也难得安宁,倒不如到京城避上一段时间。
教林如海最终同意贾家来人接走自己一双儿女的,也正是后面这原因。
留在他身边又如何?他终日忙碌,又有多少时间能陪着孩子?黛玉又是女儿,有些事并非父亲方便与女儿说的。他还没解决盐枭的问题,只查到盐枭们与官吏勾结,怕是一旦闹腾猛了,官邸里也不安全,倒不如送去荣国府。
黛玉舍不得父亲,本不愿姐弟都离开,留得父亲孤零零;崇玉也不愿离开,他担心林如海,又担心黛玉见了宝玉动心,还愁着自己到了贾府如何学习,一时间,他思虑之重几能与林如海相比。
但贾老夫人来信中接两孩子的意愿强烈,林如海又实在担心两孩子安危,叫两人到京都的心同样坚定。黛玉和崇玉都是聪颖孩子,亦是从贾敏遇刺中隐隐觉知局势有异,到底是应下了这荣国府之行。
收拾东西尚且需要时间,行程虽定,但未动身。
而姐弟俩的西宾贾雨村,先主动寻上林如海了。
第4章
贾雨村此时已听说都中准奏起复旧员之事,现与如海相见,就为复官。
前日里贾敏遇刺,他已心生去意,只苦无合适理由;后林家姐弟守丧,他便与如海提过辞馆别图,只如海仍有令儿女守制读书之意,才将他留下。
现在,机会在眼前,他不愿继续只当一教书先生了。
他昨夜又琢磨了一夜,该如何向如海述情,未曾想还没怎么言明,如海已清楚他来意,更是早有筹谋,替他修好了荐书一封,准备转托内兄周全协佐。即便有打点费用之例,亦已备妥。
贾雨村昨日听说过林如海与荣国府关系,却因生性多疑,仍有不信之处,而今趁机相询,果从如海口中听得内兄有两位,大内兄为贾赦,二内兄为贾政,才放下心来。
林如海早为儿女择了下月初二为启程入都之日,贾雨村便与林家姐弟同行。
黛玉本有两个伴读丫头,雪雁、霜帘,而今前往贾府,她本欲将霜帘留下,只带雪雁,再带自幼奶娘王嬷嬷便罢了。
但又崇玉劝说,黛玉才把霜帘也带了。她带着三人,崇玉则除了奶母杨嬷嬷,只带了自幼跟在身边的杜原。
说起这杜原,乃跟在如海身边多年的杜岸之子,其母为贾敏陪房。而今他要跟着崇玉到荣国府,杜岸家的又少不得将自己记忆中的贾家情况与儿子细细说了,更嘱杜原到的荣国府后,再代自己与昔日府中姐妹送上问候。
纵黛玉姐弟对林如海有千般不舍,挥别之日如期而至。
黛玉姐弟别了父亲,同随行人及荣府中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船已行,黛玉仍站船檐,含泪痴望着岸边林如海。
崇玉劝了几句,劝不动,索性站在她身旁陪她。
如海在岸边看了,连连挥手,示意黛玉快到船舱去,黛玉方才恋恋不舍,一步几回头地进了船舱,却犹自隔着船舱里的窗户,望向岸边。
贾雨村虽是依附林家姐弟而行,但并未同舟,而是另有一只船。
这日终到了京都,荣国府早已派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黛玉过去就常听母亲说外祖家和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这几个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了。而今要到外祖家,她愈留神,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上了轿,进了城,黛玉只悄悄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见街市繁华热闹。
行得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作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未开,只东西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的匾书着“敕造宁国府”五大字。
黛玉心知,这是外祖母家的长房。
再往西行,不多远处,照样三间大门。此处才是荣国府。
黛玉、崇玉两顶轿子自西角门入了府中,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了出去,另换小厮上前抬轿。后方跟着的婆子们也下了轿赶上前,簇拥着黛玉姐弟的轿子往前去。
最后在一垂花门前落下,小厮们退出去,婆子们才上前打了帘子,扶黛玉下轿。
黛玉扶着婆子的手,妙目寻向崇玉,见得崇玉亦下了轿,笑吟吟地也看向自己,心中便是一定。
姐弟俩进了垂花门,走过穿堂,转过内厅,方到厅后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鸟雀。
台矶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鬟,一见他们,忙都笑着迎上来,说,“才刚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又有三四个人争着打起帘拢,一面有人回话:“林姑娘林少爷到了!”
黛玉姐弟才进入房,只见两人搀着一个鬓如银的老母迎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