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真是心疼儿子啊。”林栖这话叫皇帝微微皱了眉,礼部尚书心里掀起巨浪。
忽又听林栖厉声道:“谁人又怜惜那马革裹尸客死他乡的将士!杀戮?大人您跟战士谈杀戮?没有刀何以卫国,不见血如何退敌!
难不成在阵前默背四书五经吗?大人以为这边关十余年的安稳是怎么来的?是北岐骑兵善意施舍吗?
那是我大邺数万将士的鲜血换来的!是我大邺国威震慑而来的!
仁孝乃是天理,只是仁的该是谁?是大邺的子民!是边关的将士!是忠君卫国的赤子之心!
而那抢掠我城池,虐杀我百姓,奸淫我妇女之恶徒,如何要仁?为何要仁?顾侯保家卫国,何错之有?”
林栖一个接一个的反问叫人有口难辩,只沉默着不语,永景帝难以抉择,看向沈宁昭,问道:“太子以为如何?”
沈宁昭拱手道:“如今形势危急,退敌才是要,大邺不可再败,顾侯乃北岐克星,自是最合适不过,只是不知顾侯可愿。”
永景帝略微思索,叫道:“顾侯。”
“微臣在。”顾承宗自人群中而出,跪拜在大殿之上。
“顾侯可愿再披战甲,为我大邺击退北岐,稳固边关。”
永景帝这一问,倒叫百官有了看戏的心态。
若是不愿,那便是于国家危难不顾,若是愿意,那便相当于立下军令状,只能赢不能输,若是再败,侯爵难保,性命堪忧。
顾承宗在人群的审视之中,不由得想起了从前,
十三年前林栖就曾对他说过,大邺的危机不在漠北,而在邑都。十三年后,哪怕林栖重返朝堂,依旧如此。
可大邺还撑得过下一个十三年吗?大邺已是强弩之末,为官者依旧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人真的在乎百姓的死活。
他守边二十载,最是懂得战争的意义。此时此刻,叫他如何说出一个不字?
事已至此,皇帝这一问,已是圣意难为,除了答应,已没有别的选择了。
自从北岐来攻的消息传回邑都,他便料到会有今日。于公于私,他都不能袖手旁观,坐看焦土遍地,百姓血流成河。
“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顾承宗终究还是答应了。
“臣请命。”顾池宴自人群中而出,同顾承宗跪在一处:“父亲年事已高,微臣请命同赴漠北,杀退敌军。”
“好!”永景帝大喜:“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朕就在邑都等爱卿的捷报了。”
众人退朝而去,沈宁昭喊住要走的顾承宗,温声诚恳道:“此诚大邺危急存亡之秋,不得不叫顾侯临危受命再赴漠北,驱除鞑虏,救黎民水深火热,本王先替漠北百姓谢过顾侯了。”
“殿下不可。”顾承宗连忙扶起沈宁昭:“微臣如何受得起殿下如此大礼,真是折煞老臣了。”
“出那日本王将于鼓楼之上,击鼓为众将壮行,等来日顾侯凯旋,本王必亲自迎接,犒赏三军!”
顾承宗看着沈宁昭,都说太子与圣上最像,如今看来,却是未必:“微臣必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沈宁昭又看向顾池宴,眸光里多了几分意味深长的隐晦:“多谢指挥使这些日子的悉心教习,本王铭记于心,此一去,山高路远,望指挥使多加保重,来日以富贵相见。”
顾池宴心口堵着一口气,看向沈宁昭的眼神就冷厉起来,此时,他甚至不屑于收敛,幽邃似寒潭的目光直直地盯住沈宁昭。
沈宁昭此举将顾家推上风口浪尖,如今又言辞恳切为国为民一片赤诚。
他或许有三分真心,叫人不能恨他,却也不能叫人信他。
顾池宴不禁想到以后,若沈宁昭登基后,他会以什么面目对那帮老臣呢?
他那细骨嫩肉,经得住啃吗?那时顾家又会如何呢?来日方长呢?
思及此,顾池宴反倒笑了,声音低沉:“殿下也保重,我们来日再见。”